大腦麻痺症

分享此頁: Meditorial Facebook
Copy Link

成因
妊娠期
  • 母體感染:風疹(德國麻疹)、巨細胞病毒和弓形蟲病(寄生蟲感染)
  • 胎兒供氧不足:胎盤功能異常、胎盤在分娩前從子宮壁脫落
  • 先天缺陷:神經系統發展問題、遺傳疾病、染色體異常
生產時
  • 早產兒:體重小於5.5磅(約2.5kg)的早產兒風險更高
  • 分娩併發症:難產時嬰兒窒息導致缺氧
出生後
  • 發燒:可能引致腦炎
  • 腦部損傷:腦部感染(如腦膜炎)及頭部外傷
病徵
大腦麻痺症的主要病徵是無法控制機動功能,分為3個類型。
痙攣型大腦麻痺
  • 肌肉僵硬和運動困難
  • 上肢呈彎曲狀態,雙腿受痙攣影響,膝關節形成交叉(剪刀腿)
徐動型大腦麻痺
  • 無意識和無法控制動作
  • 四肢或臉部會有不自主的跳動或緩慢的扭動
  • 面部肌肉和舌頭扭曲或流口水
協調不良型大腦麻痺
  • 平衡感較差,感知能力受到干擾
  • 手眼協調動作差

其他病徵
除了對身體機能的影響,還有機會導致其他功能失調:
  • 智能障礙:有輕微智力損害或學習障礙
  • 癲癇:近半數患者有癲癇
  • 視覺、聽覺障礙、發音功能障礙
治療
雖然大腦麻痺症無法被根治,但有不少方法可改善症狀。
物理、職業及其他治療
  • 延緩肌肉衰弱或惡化的情況、避免攣縮
  • 改善兒童的機動發展
  • 掌握日常生活、活動的動作
  • 發展溝通能力
藥物治療 - 醫生會按照癲癇的類型給予不同處方藥物
  • Diazepam: 鬆弛腦部和身體
  • Baclofen: 緩和痙攣症狀
手術治療
  • 選擇性背神經根切除術
  • 椎管內注射Baclof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