輻射原來四圍都係 連平日接觸嘅佢都有?

2022-03-21
By Inscie

從金正恩開發核武,到普京下令核武部隊高度戒備,每每聽到核武兩字,大家不約而同也內心大叫:「點解要攬炒~~」大家有沒有想過,為甚麼核能,即是輻射,會為人類帶來傷害?

雖然大家一聽到輻射就如臨大敵,立刻聯想到燒傷、Cancer,甚至死亡。但其實自古以來,地球上一直都有輻射,最簡單例子就是紫外線,就是非電離輻射的一種。

非電離輻射是甚麼?輻射可分為電離及非電離輻射。電離輻射是一種攜帶大量能量嘅輻射,可以令物質離子化,並破壞化學轋。而非電離輻射包括大部分電磁波,例如可見光、無線電波、微波,因為佢地攜帶的能量低,所以不足以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。

輻射不像病毒般,會傳染或生長,但他會破壞細胞內的DNA,破壞細胞功能及代謝。另外,輻射亦會電離或激發人體入面的水分子,令身體受到損傷。

人體吸收到的輻射劑量可以用「希」為單位。平均來說,一個人接觸到的輻射量大約為每年3.0毫希,大部份來自於自然的背景輻射。只有接觸到超過250 毫希的輻射,才開始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,所以大家亦不用過份擔心。

 



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!立即CLS

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Webs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