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認累】玻璃骨患者劉斌琳 | 玻璃骨女孩

「Hello 大家好,我是斌琳呀!」劉斌琳的 YouTube 影片中,一個身形明顯矮小的女孩坐在電動輪椅上,興高彩烈地對著鏡頭分享她和偶像拍攝電視節目的經歷。 今年二十八歲的斌琳,半歲時確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,俗稱玻璃骨。斌琳承認,自小已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分別,但她自己卻絕少因病而感到失落。 「也許沒有經歷過(正常人的生活),就沒有失去,所以不會不開心。」

2022-06-07
By Janice Hui

「Hello大家好,我是斌琳呀!」斌琳的YouTube影片中,一個身形明顯矮小的女孩坐在電動輪椅上,興高彩烈地對著鏡頭分享她和偶像拍攝電視節目的經歷。

今年二十八歲的斌琳,半歲時確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,俗稱玻璃骨。斌琳承認,自小已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分別,但她自己卻絕少因病而感到失落。

「也許沒有經歷過(正常人的生活),就沒有失去,所以不會不開心。」


玻璃般脆弱的骨頭

斌琳半歲大的時候,母嬰健康院的護士發現她的頭骨特別軟,便轉介她去遺傳科做檢查,最終確診玻璃骨。顧名思義,患者的骨頭就似玻璃般脆弱,即使輕微碰撞都會引致骨折。

從小,斌琳每年至少會骨折兩三次,手手腳腳因為骨折太多而變形。她形容,骨折是錐心之痛,「都僅次於生仔……動彈不得又甚麼都做不到。」

由於骨頭太脆弱,骨折、骨裂往往在難以估計的情況下發生。一次,學校派發測驗卷,斌琳原本不合格,卻發現計錯分,改分後剛剛合格。當刻她太興奮,用力拍了一下枱,便裂了手骨。現在回想,斌琳還是忍俊不禁,「之後被同學笑了好幾年,他們叫我以後不要太興奮,冷靜點,不然又再斷骨了。」


與骨折共存

對於普通人而言,很難想像經常斷骨都可以一笑置之。但對於斌琳來說,她一出生就患病,早已適應與骨折共存,「不然可以怎樣呢? 笑笑算吧!」

骨折也許可以適應,但斌琳形容日常的骨痛才是最磨人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,不痛的日子少過十分一,偶爾甚至會痛得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休息。當骨痛來襲,原本約好的行程都被逼要改期、取消,這一點才是令活潑好動的斌琳最為沮喪。

斌琳說無奈笑說,除非是痛到完全動不了,基本上她也是照常生活, 「總之它不要太嚴重影響我的生活, 我都不是太當它是一回事。」


和時間賽跑 做想做的事

玻璃骨是遺傳病,基本上無法醫治,只能夠靠打骨針、做物理治療去減少骨折的機會,患者平均壽命大約為二十歲。活到今天,斌琳就像和時間賽跑,在有限的時間裡做自己想做的事。於是,她就像普通香港女生一般,會煲劇、會拍 YouTube、也會為了追星全香港四處走,打卡應援。

這個病雖然為斌琳的生活造成很多限制,但亦同時為她帶來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機會。去年,她收到電視台邀請,和喜歡的偶像一同拍攝電視節目,事後更收到偶像寫給她的親筆信和大量網民的鼓勵,這些珍貴的經歷教她畢生難忘。

「若然我沒有這個病,可能便和大家一樣,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, 生活苦悶, 放假也累得未必想四處遊玩。這個病也許限制了我的日常生活,但同時又為我帶來很多美好的事情。」

疾病也許能限制斌琳的身體,卻限制不了她活潑自由的靈魂。七年前,斌琳搬離了住了十多年、專門照顧殘疾人士的院舍,選擇自己住。殘疾人士的生命往往很容易預計,讀書時住學校院舍,畢業後排隊成人院舍……斌琳卻走出這個循環,走出這種照顧周到但重重複複的生活。

「想趁自己有能力自己生活時,自由自在地過自己想過的人生,做自己想做的事……當某天身轉差,要返回院舍生活,都不會後悔。」




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!立即CLS

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Webs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