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困濕氣重易攰點算好?中醫推介去濕貼士

「春眠不覺曉」,春分時節好像特別渴睡,容易感疲倦,有時工作或會失神。我們邀請註冊中醫師葉浩賢,講解一下春困的成因及改善方法。

2022-04-22
By Joyce Ho

 

訪問:註冊中醫師葉浩賢

「春眠不覺曉」,春分時節好像特別渴睡,容易感疲倦,有時工作或會失神。我們邀請註冊中醫師葉浩賢,講解一下春困的成因及改善方法。


春困成因、症狀

春困,顧名思義就是跟春天的天氣有關,可簡單分為外濕和內濕因素。外濕因素是指春天季節潮濕的天氣,外界比較濕重。內濕因素指人體「陽氣不足」,易受濕邪侵犯。脾主濕化水濕,當外來水濕未能帶走,會積聚於身體內。

一般來說,常見的春困症狀包括:

  • 身重水腫

  • 疲倦乏力

  • 渴睡

  • 難以集中精神

  • 腸胃問題,如大便不成形、肚屙等


紓解春困飲食貼士

  • 避免進食過於油膩、生冷食物,會加重脾胃負荷

  • 可於湯水中加入以下中藥材,有助健脾祛濕: 

粉葛、白扁豆、淮山、生熟薏米、赤小豆

  • 可多食蔥、蒜、韮菜、洋蔥幫助驅寒和祛濕

  • 炒菜、蒸魚或蒸雞可加入春砂仁,砂仁有化濕開胃功效


葉醫師保健湯水推介—祛濕解困茶

  • 材料:

北芪 10g

陳皮 10g

荷葉 10g

生熟薏米 15g

  • 做法:將材料連1000ml水煲滾,再轉中細火煲15至20分鐘即成。


改善及預防春困

  • 養成良好作息習慣

黃帝內經有提及「久卧傷氣」,指睡得越久,氣機不通暢,會更疲倦;最理想是跟隨日出而作,到晚上建議可約十一至十二時入睡

  • 曬太陽有助陽氣昇發,幫助改善內濕

  • 健脾穴位(每次可按壓一至兩分鐘)

足三里:膝蓋下約四隻橫指,旁開脛骨一隻拇指

陰陵泉:與足三里位置接近,於其旁邊、脛骨內沿凹陷位置

立即預約中醫


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!立即CLS

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Website